连日来,严重干旱侵袭江苏大地,今年“三夏”形势严峻、挑战重重。苏垦农发积极研判“三夏【xià】”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,全面启动“三夏”备战工作,最大限度发挥公司全产业链一体化【huà】协同优势,全力打好“三夏”主动仗,为夏粮丰收、秋熟超产夯实基【jī】础。
“早”字当头,夯实生产保障力
苏垦农发迅速进入“三夏”备战状态,围绕“正常5天收获、抢收3天完成”的目标,分片区【qū】组织开展“三夏”准备工作检查,以“合同本本审核过,烘干台台开机检,仓储库库开门查【chá】”的严格要求保障烘干仓储到位。组织272台泼浇【jiāo】机、植保无人机等抗灾设备物资应对当前极端干旱缺墒环境,最大【dà】限度减少旱情对小麦后期生长的作用,同步做好种肥药等生产物资准备,以必胜信心决【jué】心强化“三夏”生产保障能力。
“我们提前开展【zhǎn】农机‘体检’,确保每台设备‘健康上岗’。”东辛分公司正在系统性开展收割【gē】机、播种机升级改造和检修维护,按【àn】照要求调整机械参数,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收割播种任务。截至6-24,苏垦【kěn】农发已备足700多台大型收割机、1700多台小型收割机和2100多台插秧机播种机,并全面开展“农机体检”,确保收种机具、烘晒储运机械设备状【zhuàng】态良好【hǎo】,种好节粮减损的“无形粮田”。整齐排列的收割机、播种机,犹如待命冲锋的精锐部队,是苏垦农发“与天夺时”应急抢收抢种的坚实底气。数百名一线管理人员连续多天下沉田间,有组织的开展沟系清理、晒场整【zhěng】修等准备工作,筑牢将粮食“丰收到手”的坚实防线。
“精”字发力,把牢技术关键点
夏收夏种不仅要“抢早”,更要“精准”,精准预测天气才能准确把握收获节奏、精准预判市场才能合理部署采销策略。大到品种布局,小到机械参数,每一个“精准”的背后都蕴含着苏垦农发十余年来丰【fēng】产丰收的密码。从去年秋播遇极端多【duō】雨天气,到冬春季遇六十年来最强干旱,粮食稳产面临较大【dà】挑战,今年“三夏”各项工作落实精准度、到【dào】位率显得尤为重要。公司全面优化品种布局,确保茬口精准衔接;积极应对小麦生育期受春季高温干旱等因【yīn】素缩短现状,适时科学调整水稻育秧落谷计划,保证收种时间段协调;19家分公司结合单位实际,制定详细的“三夏”工作方案、应急预案和“秋超”方案,为秋【qiū】熟超产奠【diàn】定基础。在无【wú】人机巡田系统和无人机全程作业质量监管系统的“技术赋能”下,精准实现小麦穗期病虫害预防和测土【tǔ】配方施肥,为【wéi】夏播夏管护航。
“我们细化了每一项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制定了应急响应方案”,种植业管理中心个性化指导19家分公司制定【dìng】备战“三夏”的“一揽子”工作方案,公司对“精”的执着追求【qiú】,让“三夏”生产从“经历驱动”向“算法驱动”转变,让每寸土地释放最【zuì】大增产潜力。
“联”字增效,构建产业共同体
苏垦农发以“全产业链协同”破题,打通种、管、收、储、销关键环节,通过资源整合、优势互补【bǔ】、利益共享【xiǎng】,构建“三夏”备战生态圈,持续释放“集团军作战”势能。大华【huá】种业前端联动,高效完成分公司用种需【xū】求,协同落实备用种生产面积;苏垦农服中端护航,协同供应化肥、农药等物资,全力保障生产需求;苏垦米业后端赋能,全力做好采销衔【xián】接,助力实现“收储销”一体化。持续完善【shàn】一体化全农【nóng】服务项目运营机制,试点实行多主体粮食回购,明确责任主体单位和支持单位,完善利益链接机制,构建全农服务项目共管共享格局。一体化【huà】协同全面激【jī】发苏垦农发总部、龙【lóng】头企业、种植分公司潜能,打造物资联储联备、市场共建共享、服务项目互通互用的“共同体”,全力保障夏粮稳产增效。
当前,苏垦农发上下正以“抢”的姿态、“拼”的劲头备战“三夏”,以“国家队”的担当,全力【lì】以赴抗旱减灾,用坚如磐石的保障力、协同力谱写着【zhe】一首激昂的丰收序曲。